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 翻页 夜间

第六十二章 嗯?感觉不太一样哦!(3/4)

    《杰出公民》很学院派…

    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家着重演员和剧本的发挥,慢慢形成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…

    什么观念?

    电影最重要的是演员和导演…

    只有演员和导演才是灵魂,是核心,一部电影的好,就是导演想法好,演员表演好,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工具人,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实现导演的想法,给演员一个飙戏的场地。

    镜头、音乐、道具、特效、剪辑,电影中所有其他的环节都完全无视…

    这个标准来看,越文艺越好!

    学院派推崇的就是这样的作品!

    后来啊,他们的眼中的旁门左道慢慢甚至能够代替他们了…

    他们开始害怕,影响了饭碗,但他们不愿意学习。

    他们不愿意相信两者结合更能也更好地发展…

    就依靠他们认为优秀的标准维持他们的体面。

    发展?算了吧…

    扯回来,这些话的意思是《杰出公民》很符合欧洲电影节的口味,无论是画面还是镜头非常电影感…

    一般来讲,拍艺术家的电影,导演往往做了浪漫化处理。

    比如《莫扎特传》,就刻意强调他的疯狂和天真;

    比如《莎翁情史》,这位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,就像个二流男明星天天制造绯闻…

    《杰出公民》的主角是个大作家。

    这个其实很有戏剧感,因为作家和现实的关系,很荒诞。

    一般人对文学根本不关心,关心的是文学带来的其他东西。

    这就注定作家和现实是格格不入的。

    《杰出公民》的主人公,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,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…

    官员和他吃饭,着名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,文化活动请他当评委。赶时髦的人把他的书当谈资,肤浅之辈想和他拍照合影。

    他写不出书了。

    故乡这时邀请了他。

    但是他对故乡是一种什么关系呢?或者说所有的作家和故乡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?

    作家是一些天然不满足的人,他们对故乡的粗鄙一定是深恶痛绝的。虚荣心是成为作家的首要条件,因此任何作家必然是要离家出走的。

    所以,鲁迅说:伟人往往不容于故乡。

    更何况,主人公的作品属于乡土派…

    所以,拿了奖之后,很多人质疑:为什么在你的里,家乡人民的形象都那么丑陋?

    给他扣上‘靠诋毁自己的同胞来发财‘的‘叛徒’的罪名。

    描绘黑暗面=诋毁。

    类似的逻辑,在世界各地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回到故乡的他,遇到了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情,而且乡民们对文学根本不感兴趣,只是理所当然的想从他身上谋取利益…

    电影里特意安排了男主角三天里做了三次讲座;

    第一次,人满为患,大家抱着看熊猫一样的心情,要来听听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会带来什么新世界的资讯;

    到了第二次,人已经少了一半,艺术家协会的会长冲进来,手里拿着一堆散发印着男主角片段的传单:“大家看看,这个人就是通过诋毁自己的故乡,来讨好整个欧洲!”

    第三次,则是准备离开,整个讲座现场只剩下了5个人…

    其实,如果沉旭东够胆量的话,可以写一点上面定调子的剧情。

    毕竟,在中国,舆论的力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!

    除此之外,更多的是男主角回到故乡后,一些人对他的态度…

    比如录制节目,主持人按流程问了男主两个问题,在听到回答后,却并没有要与之交流的意思,径直就打起了广告——比起你,我更关心我的广告。

    其他人呢——比起你本人,你的作品,我更关注你作为全球有名的学者的身份。

    他们给出了小县城所能给出的最高礼遇,他们调动了镇上的消防车让他游行示街,风光无限;他们搜集这位“密东县的儿子”童年的照片剪辑成片,在欢迎仪式上放映;他们为他建造个人凋塑…

    事实上,只是诺奖得住的身份被镇上的居民热情款待了,男主丹尼并没有。

    人们从来不聊他的作品,不关心他本人。

    大家要的只要有诺奖得主这个名号,名号下的人是丹尼也可以,是尼丹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甚至这些热情款待中,还夹杂着私欲。

    迷妹投怀送抱,希望男主能带她离开;

    父子找到男主,希望男主能出钱帮他们买轮椅;

    发小在饭桌上,生硬地和男主前女友秀了一拨恩爱,转身就去酒吧撩妹;

    因为没能遵守小镇的人情规矩,男主作为诺奖得主的凋像,也被人泼了红漆…

    电影最后的收尾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,男主角丹尼带着自己的新书出现在媒体面前,那本新书名叫《杰出公民》,记录的正是他在故乡的遭遇。

    有记者问了‘是真实还是虚构?’

    陈导明饰演的男主角咧嘴一笑:“重要吗?创作,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:纸、笔,还有虚荣心!我只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故乡了,那里不再欢迎我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《杰出公民》对于大部分西方观众来说很有观影价值…

    因为,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剥削他国文化自尊上面的…

    对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观众来说,他们更喜欢观看表现其它国家贫穷落后的电影,这是一种思维的传统认知,在西方社会中也代表着一种思潮…

    就跟我们认为非洲就应该是是贫穷的,应该是原始、愚昧的…

    只是一个猎奇旅行地。

    如果这个地区太过现代化,那就失去了猎奇的味道。

    至于当地人想发展的心态…

    谁关心?

    这种心态有没有反思客?

    当然有!

    所以,《杰出公民》放映之后,几乎没有离场的,都看得很认真…

    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,《咖啡时光》、《世界》在电影宫上映的时候,一堆人看到一半,甚至没看到一半就退场了…

    贾章柯甚至听到了一堆人在交头接耳谈论剧情…

    当电影放映结束,一群人起立鼓掌…

    起立鼓掌…算是一种礼仪,毕竟人家千里迢迢带着电影过来,甭管佳作还是平庸烂片,你都得鼓掌一下,就当是一种鼓励嘛!

    通常来讲,鼓掌会持续三到五分钟,等主创们上台接受采访。

    管唬的心态特平和——本来嘛,他压根没把《杰出公民》当成自己的电影,人家剧本是完整的,他就过来当一下导演…

    领着陈导明、刘蓓还有曹兮文上台表示感谢,按照他的计划,随意回答几个提问,差不多就结束了!

    然后他看到了一群围过来的记者…

    每个人都热情洋溢…

    咦…感觉不太对诶!

    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