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 达利安造船厂
诸葛瑾听说糜竺的辽东贸易至今没有卖船买马、而是始终在卖那些青瓷和钢材,便不由出言敲打提醒。
看来糜竺还是没领悟到自己此前安排的深意。
不过还好,这个贸易也就才刚进行了两轮、三个多月,后续再调整也不迟。
而糜竺在听了诸葛瑾的深入剖析后,也果然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,忍不住往下细细推演思索:
“卖海船给公孙度,竟是为了便于他开拓带方、对付三韩?可是这样的话,公孙度的势力不就更强大了吗?到时候雄踞海东,地方数千里,等中原一统时,再想图之,怕是千难万难。”
诸葛瑾却淡定地拍了拍糜竺肩膀,语重心长地分析:“子仲多虑了,你要这么设想:我们当初在豫章、在丹阳南部六县,要想收服山越人为我所用,花的精力绝对不少了。
我能轻易压服他们,还是多亏了登山如履平地的战力,以及点铁成铜的‘仙术’对山越人的诱惑,大家一起发财解决民生。可是将来对于带方和三韩的蛮夷,我们还有把握这样劝诱么?
三韩矿藏稀少,物产也都是中原所有,很难指望用开发民生来吸引当地蛮夷归心。这时候,我们就该借鉴子山贤弟在闽中的法子:
闽中的山越同样没有特产,官府也拿不出民生方面的诱饵,但他们却愿意归顺大汉、从此服从王化,这是为什么?还不是孙策此前一路屠戮、因粮于敌追击王朗。
当孙策和王朗反复拉锯时,各自拉拢山越,到最后我们去收拾残局时,山越人就都被绑在孙王双方的战车上了,很少再有生蛮,都成了熟蛮。
三韩之人也是如此,要是大汉朝廷直接去攻打他们,他们一开始没吃够苦头,又习惯了自立,多半会宁死不屈。但是让公孙度先为王前驱,清洗三韩中的刺头,将来我们再去平公孙度,就不用担心生熟夷的问题了,公孙度已经帮我们变成熟夷了。”
糜竺静静地顺着这番思路想了许久,这才豁然开朗。
生意场上确实经常有这样的情况,一块市场上老大和老二反复洗占有率,最后把老三洗没了。糜竺经商多年,这种朴素道理还是能理解的。
不过他出于稳妥考虑,还是提出了一点细化执行层面的意见:
“若是为了诱导公孙度征服蛮夷,卖海船着实是一步妙棋。据我所知,辽东以东,再要走陆路行军深入半岛,确实极为艰险,中间还有雪山、浿水为界。
如果能有海船,沿着海岸南下,可以省掉无数补给之艰辛。不过我以为,公孙度南下三韩,只需要用到适合沿海航行的海船即可,不需要用到能跨海远航的好船。
我军如今用的海船,可以从山东跨海直航辽东。这种船若是泄露,岂不是公孙度将来也能主动南下与我们贸易,甚至与除袁绍外的其他沿海诸侯贸易?我们又如何专其利?
能不能弄一种改良的型号,既能更适合沿着辽东半岛东岸贴岸航行,又不利于直接渡海的新船,专门用于卖给公孙度呢?”
糜竺这番话,也是在这种互相启发的头脑风暴中,突然想到的。刚一出口,他就觉得有点鲁莽,想要收回。
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!诸葛兄弟能造出新式龙骨海船,航行速度和适航性比原来的旧船大大提高,自己怎么能挑挑拣拣呢!
于是糜竺很快改口:“子瑜不必介意,刚才我最后那句话也就随口一说……”
诸葛瑾却被对方启发,一抬手示意糜竺别吵,让他静静想想:“不必,此论甚善,容我思之。”
从逻辑上来说,糜竺的这個建议非常好。
后世那些国家贩卖军火,哪怕是决定放开某项技术产品了,也会临门一脚做些处理,搞成缩水的“外贸版”。
对于公孙度而言,渡过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海峡的远航能力,确实不是他该需要的,他就只配用用在朝鲜半岛贴岸航行时够快、够稳、战斗力够强的船,别的冗余性能该删减就删减才好。
不过,要是单单为了一个公孙度的外贸版,就大费周章把船的底盘或者说船壳设计整体换掉,那就不划算了。
周期又长,又费脑子,工匠们和造船厂的生产设备也要重新磨合。
诸葛瑾自然而然就想到,后世外贸版武器缩水,主要就是在附带设备上下功夫删减,底盘往往是不动的,这是最成熟的降本经验,诸葛瑾既然知道,就没道理不用。
“那么,有没有办法不改海船的‘底盘’,只改上层建筑和设施,来给公孙度弄一款沿海超强、而不能跨海的外贸版呢?”诸葛瑾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琢磨,着实想了很久。
糜竺已经挺了解诸葛瑾了,他知道:每当看到诸葛瑾匀速摇着折扇,别的什么动作都没有、连眼珠子都不转时,千万不能去打扰。
诸葛先生这是又在脑子里闭关憋大招呢,等到他琢磨够了、抱膝长啸的时候,那就是出关了。
果不其然,诸葛瑾不顾农历二月天的寒冷,轻轻摇了不知多久的扇子,突然“啪”地一合:
“有办法了,我们不用改龙骨船的船壳,水下结构一律照旧,但是把上层船舱加宽——就拿现在常见的、横阔两丈的龙骨海船为例,我们把上层船舱加宽到三丈!左右舷各自扩出去五尺!
如此一来,水下部分跟新式龙骨船一样窄,水上却跟旧式斗舰一样宽,便于两舷都布置床子弩,也可以给弓弩手和划桨手更多的并列空间,作战时弓弩手在外、划桨手在内,互不影响,战力不就直接倍增了么!”
糜竺听得一脸懵逼,他也算是很懂航海的了,但饶是他这种海商出身的,也没听懂诸葛瑾描述的船如何运作。
“划桨手和弓弩手并列安置?弓弩手在外、划桨手在内?那还怎么划船?你船桨总得从舷窗伸出去吧,要是船桨窗口被弓弩射击孔占用,还怎么划船?”
83中文网最新地址
糜竺提出的问题,也是这个时代一切懂航海的人,都必然会提的。
当时无论是汉朝的战船,还是西方罗马的战船,都做不到“同一层甲板上,划桨手和弓弩手同时作业”,因为这两者都要挤占舷侧空间,肯定是要互相干扰的。
同一个窗口,船桨要伸出去划水,弓弩手就没法瞄准放箭了。
所以楼船也好,斗舰也好,弓弩手射击的甲板都在划桨手甲板的更上层,或者干脆到楼顶的女墙垛堞后面放箭。
然而,面对糜竺的疑问,诸葛瑾却笑了,他等的就是这一问。
“很简单,我不是特地让船的上层建筑往左右舷各自加宽了五尺么?所以,划桨口不用再往船舷侧开了,直接朝下开!从上层船舱宽于水线船舷的那部分,往下挖口子,船桨直接朝下伸进水中划水!
如此还有一个好处,须知传统战船,在弓弩对射时,最容易伤亡的就是划桨手。因为划桨窗口要确保船桨的运动幅度,是没法盖上舷窗盖板的,敌军的箭矢也最容易从划桨窗射进来。
如果非要盖上划桨窗作战,代价就是船会失去绝大部分动力,只能靠风帆那点推力航行了。而把船桨窗朝下开启后,敌箭是不可能从水里往上射进船舱内的,划桨手也就不会伤亡了。
一个决战中航速又快、又没法射杀其桨手的战船,将对旧式战船形成多大的优势?公孙度会不心动么?而我这样改造之后,其实也埋了一个隐患,那就是这种新船因为上层船舱比水线部分更宽,导致头重脚轻,重心不稳。
所以在适航性,或者说航行稳定性方面,是远不如上下宽度一致的新式龙骨船的。甚至比无龙骨的老式沙船,也谈不上稳定性优势,只是航速快了。
我要给公孙度的,就是一款速度快、对射防御强、但是没法渡海只能贴海的战船。”
诸葛瑾一气呵成,把他的设想说清楚了。糜竺听了这些优劣势分析,也是愕然,没想到子瑜居然这么点时间,就琢磨出一个如此天马行空,但又看上去不无可能的改良方案。
而且成本也还可以接受,底盘船壳设计都没改,只是改了上层建筑。
他却不知道,诸葛瑾这也是惯性思维,直接从后世见识过的朝鲜半岛周边适用战船型号一款款梳理、逆向推导,得出的这个结论。
诸葛瑾设想的这个方案,其实跟后世高丽/朝鲜王国从中原宋朝到明前期,用的“板屋船”差不多。
朝鲜板屋船最大的特点,就是头重脚轻、适航稳定性差,但是防御绝对强。其标志性结构特点,就是上层建筑比船底还宽,小船扛大楼,然后利用上层建筑额外伸出船舷的宽度、把划桨窗创造性地朝下开,绝对保护划桨手。
至于板屋船的具体形状、结构,诸葛瑾穿越前在棒子国的电影《鸣梁海战》、《露梁海战》里也都见过,道具基本上还是还原的,所以诸葛瑾也可以凭印象大致描绘出其特征。
李舜臣在鸣梁海战里,没有用到龟船,就靠12艘板屋船,就射赢了倭寇300艘战船,靠的就是战船结构防御能让水兵免疫日军的“铁炮”射击。(后来露梁海战才用到了龟船,而且有明军参战。鸣梁海战只是前一年的一场小海战,只用了板屋船)
诸葛瑾无非是拿棒子人历史上自己总结出来的、牺牲适航性而强化防御力的船型,提前八百年卖给公孙度,让公孙度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岂不美哉?
……
糜竺花了好久,终于领会了诸葛瑾的思路,但他很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“可是……此船既然适航性极差,无法渡海,容易头重脚轻倾覆,我们又如何从广陵郡造好后行驶到辽东去贩卖呢?去的路上会不会有危险?还是只能下层船舱装压舱货,上层要空着?只能装轻抛货?”
诸葛瑾想了想:“你说的这也是一个办法,以后规定,如果在广陵造板屋船运去辽东,则只许下层窄船体装载钢铁、青瓷压舱。上层也不能装茶叶了,只能装些比绸缎麻布更轻的轻货。
还有一个办法,便是……”
诸葛瑾想到这儿,突然意识到要确认一下情况,便喊来侍从,让人去把太史慈找来,再取一副地图。
太史慈本就在外面候着,很快就进来了。诸葛瑾就指着刚拿到的地图,问道:
“子义,你去年去开拓航路时,途径牟平对岸、辽东半岛尖端的沓氏县时,那里公孙度的统治情况如何?”
太史慈想都没想,应声而答:“公孙度尚未到沓氏建立统治,此地孤悬半岛、深入大海,且从辽东腹地走陆路而来,要翻越半岛上的群山,当地只有渔村,还有些许海贼,化外自居。”
诸葛瑾提到的沓氏县,便是后世的大连、旅顺一带。自古半岛地形多半是山区构成的,否则也无法伸入海中形成半岛,所以半岛尖端的陆地,往往走海路很容易抵达,走陆路却很痛苦。
公孙度此前没有建立海军,当然不会来沓氏这种需要翻越很多大山的偏僻之地,当地的统治收益还赶不上统治成本呢。
诸葛瑾却对这个答案很满意:“既然公孙度看不上,那就我们派人去占了,然后在沓氏县招揽流民、收编渔民、海寇,建一个造船厂。
以后凡是卖给公孙度的缺陷版海船,都在沓氏造船厂造。广陵造船厂就专造我们自用的。反正青瓷和其他紧俏货物,还能维持一年半载的辽东贸易。等那些货物差不多饱和了,明年开始我们再卖海船给公孙度打东夷人,不用急。”
诸葛瑾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,从此就形成了大汉未来的两大造船中心格局:广陵郡长江口的造船厂,是大汉第一大海船基地,后世改名“江南造船厂”。
辽东沓氏县是第二大海船基地,后世改名“达利安造船厂”。
太史慈马上要参加对孙策的军事行动了,所以这事儿不需要他开路。就让糜竺自己靠商业力量完成前期筹办工作好了。
83中文网最新地址
看来糜竺还是没领悟到自己此前安排的深意。
不过还好,这个贸易也就才刚进行了两轮、三个多月,后续再调整也不迟。
而糜竺在听了诸葛瑾的深入剖析后,也果然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,忍不住往下细细推演思索:
“卖海船给公孙度,竟是为了便于他开拓带方、对付三韩?可是这样的话,公孙度的势力不就更强大了吗?到时候雄踞海东,地方数千里,等中原一统时,再想图之,怕是千难万难。”
诸葛瑾却淡定地拍了拍糜竺肩膀,语重心长地分析:“子仲多虑了,你要这么设想:我们当初在豫章、在丹阳南部六县,要想收服山越人为我所用,花的精力绝对不少了。
我能轻易压服他们,还是多亏了登山如履平地的战力,以及点铁成铜的‘仙术’对山越人的诱惑,大家一起发财解决民生。可是将来对于带方和三韩的蛮夷,我们还有把握这样劝诱么?
三韩矿藏稀少,物产也都是中原所有,很难指望用开发民生来吸引当地蛮夷归心。这时候,我们就该借鉴子山贤弟在闽中的法子:
闽中的山越同样没有特产,官府也拿不出民生方面的诱饵,但他们却愿意归顺大汉、从此服从王化,这是为什么?还不是孙策此前一路屠戮、因粮于敌追击王朗。
当孙策和王朗反复拉锯时,各自拉拢山越,到最后我们去收拾残局时,山越人就都被绑在孙王双方的战车上了,很少再有生蛮,都成了熟蛮。
三韩之人也是如此,要是大汉朝廷直接去攻打他们,他们一开始没吃够苦头,又习惯了自立,多半会宁死不屈。但是让公孙度先为王前驱,清洗三韩中的刺头,将来我们再去平公孙度,就不用担心生熟夷的问题了,公孙度已经帮我们变成熟夷了。”
糜竺静静地顺着这番思路想了许久,这才豁然开朗。
生意场上确实经常有这样的情况,一块市场上老大和老二反复洗占有率,最后把老三洗没了。糜竺经商多年,这种朴素道理还是能理解的。
不过他出于稳妥考虑,还是提出了一点细化执行层面的意见:
“若是为了诱导公孙度征服蛮夷,卖海船着实是一步妙棋。据我所知,辽东以东,再要走陆路行军深入半岛,确实极为艰险,中间还有雪山、浿水为界。
如果能有海船,沿着海岸南下,可以省掉无数补给之艰辛。不过我以为,公孙度南下三韩,只需要用到适合沿海航行的海船即可,不需要用到能跨海远航的好船。
我军如今用的海船,可以从山东跨海直航辽东。这种船若是泄露,岂不是公孙度将来也能主动南下与我们贸易,甚至与除袁绍外的其他沿海诸侯贸易?我们又如何专其利?
能不能弄一种改良的型号,既能更适合沿着辽东半岛东岸贴岸航行,又不利于直接渡海的新船,专门用于卖给公孙度呢?”
糜竺这番话,也是在这种互相启发的头脑风暴中,突然想到的。刚一出口,他就觉得有点鲁莽,想要收回。
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!诸葛兄弟能造出新式龙骨海船,航行速度和适航性比原来的旧船大大提高,自己怎么能挑挑拣拣呢!
于是糜竺很快改口:“子瑜不必介意,刚才我最后那句话也就随口一说……”
诸葛瑾却被对方启发,一抬手示意糜竺别吵,让他静静想想:“不必,此论甚善,容我思之。”
从逻辑上来说,糜竺的这個建议非常好。
后世那些国家贩卖军火,哪怕是决定放开某项技术产品了,也会临门一脚做些处理,搞成缩水的“外贸版”。
对于公孙度而言,渡过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海峡的远航能力,确实不是他该需要的,他就只配用用在朝鲜半岛贴岸航行时够快、够稳、战斗力够强的船,别的冗余性能该删减就删减才好。
不过,要是单单为了一个公孙度的外贸版,就大费周章把船的底盘或者说船壳设计整体换掉,那就不划算了。
周期又长,又费脑子,工匠们和造船厂的生产设备也要重新磨合。
诸葛瑾自然而然就想到,后世外贸版武器缩水,主要就是在附带设备上下功夫删减,底盘往往是不动的,这是最成熟的降本经验,诸葛瑾既然知道,就没道理不用。
“那么,有没有办法不改海船的‘底盘’,只改上层建筑和设施,来给公孙度弄一款沿海超强、而不能跨海的外贸版呢?”诸葛瑾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琢磨,着实想了很久。
糜竺已经挺了解诸葛瑾了,他知道:每当看到诸葛瑾匀速摇着折扇,别的什么动作都没有、连眼珠子都不转时,千万不能去打扰。
诸葛先生这是又在脑子里闭关憋大招呢,等到他琢磨够了、抱膝长啸的时候,那就是出关了。
果不其然,诸葛瑾不顾农历二月天的寒冷,轻轻摇了不知多久的扇子,突然“啪”地一合:
“有办法了,我们不用改龙骨船的船壳,水下结构一律照旧,但是把上层船舱加宽——就拿现在常见的、横阔两丈的龙骨海船为例,我们把上层船舱加宽到三丈!左右舷各自扩出去五尺!
如此一来,水下部分跟新式龙骨船一样窄,水上却跟旧式斗舰一样宽,便于两舷都布置床子弩,也可以给弓弩手和划桨手更多的并列空间,作战时弓弩手在外、划桨手在内,互不影响,战力不就直接倍增了么!”
糜竺听得一脸懵逼,他也算是很懂航海的了,但饶是他这种海商出身的,也没听懂诸葛瑾描述的船如何运作。
“划桨手和弓弩手并列安置?弓弩手在外、划桨手在内?那还怎么划船?你船桨总得从舷窗伸出去吧,要是船桨窗口被弓弩射击孔占用,还怎么划船?”
83中文网最新地址
糜竺提出的问题,也是这个时代一切懂航海的人,都必然会提的。
当时无论是汉朝的战船,还是西方罗马的战船,都做不到“同一层甲板上,划桨手和弓弩手同时作业”,因为这两者都要挤占舷侧空间,肯定是要互相干扰的。
同一个窗口,船桨要伸出去划水,弓弩手就没法瞄准放箭了。
所以楼船也好,斗舰也好,弓弩手射击的甲板都在划桨手甲板的更上层,或者干脆到楼顶的女墙垛堞后面放箭。
然而,面对糜竺的疑问,诸葛瑾却笑了,他等的就是这一问。
“很简单,我不是特地让船的上层建筑往左右舷各自加宽了五尺么?所以,划桨口不用再往船舷侧开了,直接朝下开!从上层船舱宽于水线船舷的那部分,往下挖口子,船桨直接朝下伸进水中划水!
如此还有一个好处,须知传统战船,在弓弩对射时,最容易伤亡的就是划桨手。因为划桨窗口要确保船桨的运动幅度,是没法盖上舷窗盖板的,敌军的箭矢也最容易从划桨窗射进来。
如果非要盖上划桨窗作战,代价就是船会失去绝大部分动力,只能靠风帆那点推力航行了。而把船桨窗朝下开启后,敌箭是不可能从水里往上射进船舱内的,划桨手也就不会伤亡了。
一个决战中航速又快、又没法射杀其桨手的战船,将对旧式战船形成多大的优势?公孙度会不心动么?而我这样改造之后,其实也埋了一个隐患,那就是这种新船因为上层船舱比水线部分更宽,导致头重脚轻,重心不稳。
所以在适航性,或者说航行稳定性方面,是远不如上下宽度一致的新式龙骨船的。甚至比无龙骨的老式沙船,也谈不上稳定性优势,只是航速快了。
我要给公孙度的,就是一款速度快、对射防御强、但是没法渡海只能贴海的战船。”
诸葛瑾一气呵成,把他的设想说清楚了。糜竺听了这些优劣势分析,也是愕然,没想到子瑜居然这么点时间,就琢磨出一个如此天马行空,但又看上去不无可能的改良方案。
而且成本也还可以接受,底盘船壳设计都没改,只是改了上层建筑。
他却不知道,诸葛瑾这也是惯性思维,直接从后世见识过的朝鲜半岛周边适用战船型号一款款梳理、逆向推导,得出的这个结论。
诸葛瑾设想的这个方案,其实跟后世高丽/朝鲜王国从中原宋朝到明前期,用的“板屋船”差不多。
朝鲜板屋船最大的特点,就是头重脚轻、适航稳定性差,但是防御绝对强。其标志性结构特点,就是上层建筑比船底还宽,小船扛大楼,然后利用上层建筑额外伸出船舷的宽度、把划桨窗创造性地朝下开,绝对保护划桨手。
至于板屋船的具体形状、结构,诸葛瑾穿越前在棒子国的电影《鸣梁海战》、《露梁海战》里也都见过,道具基本上还是还原的,所以诸葛瑾也可以凭印象大致描绘出其特征。
李舜臣在鸣梁海战里,没有用到龟船,就靠12艘板屋船,就射赢了倭寇300艘战船,靠的就是战船结构防御能让水兵免疫日军的“铁炮”射击。(后来露梁海战才用到了龟船,而且有明军参战。鸣梁海战只是前一年的一场小海战,只用了板屋船)
诸葛瑾无非是拿棒子人历史上自己总结出来的、牺牲适航性而强化防御力的船型,提前八百年卖给公孙度,让公孙度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岂不美哉?
……
糜竺花了好久,终于领会了诸葛瑾的思路,但他很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“可是……此船既然适航性极差,无法渡海,容易头重脚轻倾覆,我们又如何从广陵郡造好后行驶到辽东去贩卖呢?去的路上会不会有危险?还是只能下层船舱装压舱货,上层要空着?只能装轻抛货?”
诸葛瑾想了想:“你说的这也是一个办法,以后规定,如果在广陵造板屋船运去辽东,则只许下层窄船体装载钢铁、青瓷压舱。上层也不能装茶叶了,只能装些比绸缎麻布更轻的轻货。
还有一个办法,便是……”
诸葛瑾想到这儿,突然意识到要确认一下情况,便喊来侍从,让人去把太史慈找来,再取一副地图。
太史慈本就在外面候着,很快就进来了。诸葛瑾就指着刚拿到的地图,问道:
“子义,你去年去开拓航路时,途径牟平对岸、辽东半岛尖端的沓氏县时,那里公孙度的统治情况如何?”
太史慈想都没想,应声而答:“公孙度尚未到沓氏建立统治,此地孤悬半岛、深入大海,且从辽东腹地走陆路而来,要翻越半岛上的群山,当地只有渔村,还有些许海贼,化外自居。”
诸葛瑾提到的沓氏县,便是后世的大连、旅顺一带。自古半岛地形多半是山区构成的,否则也无法伸入海中形成半岛,所以半岛尖端的陆地,往往走海路很容易抵达,走陆路却很痛苦。
公孙度此前没有建立海军,当然不会来沓氏这种需要翻越很多大山的偏僻之地,当地的统治收益还赶不上统治成本呢。
诸葛瑾却对这个答案很满意:“既然公孙度看不上,那就我们派人去占了,然后在沓氏县招揽流民、收编渔民、海寇,建一个造船厂。
以后凡是卖给公孙度的缺陷版海船,都在沓氏造船厂造。广陵造船厂就专造我们自用的。反正青瓷和其他紧俏货物,还能维持一年半载的辽东贸易。等那些货物差不多饱和了,明年开始我们再卖海船给公孙度打东夷人,不用急。”
诸葛瑾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,从此就形成了大汉未来的两大造船中心格局:广陵郡长江口的造船厂,是大汉第一大海船基地,后世改名“江南造船厂”。
辽东沓氏县是第二大海船基地,后世改名“达利安造船厂”。
太史慈马上要参加对孙策的军事行动了,所以这事儿不需要他开路。就让糜竺自己靠商业力量完成前期筹办工作好了。
83中文网最新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