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:吐蕃之南,归属于燕王朱棣,准备对胡惟庸动手(大章)

    “打仗哪有不耗费钱粮的?”

    “毕竟不管是老爷子平定天下,还是我在太原掌兵,征伐草原。”

    “那一场战役的消耗,不是大量的粮草物资。”

    “说白了打仗最重要的三点,银子、银子、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可现在大明有大明宝钞作为依托,又有足够的金银储备支持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钱要是不够,那就加印百分之十,只要没有超过储备金银的百分之十,大明宝钞就不会贬值。”

    “也足以支撑一场大战役。”

    朱棡想了想,便是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这倒也算是一个主意,印,并不是滥印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能控制得住,大明宝钞依旧可以造福于民。”

    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只是朱元璋还是一头雾水,听得不是很明白。

    “老头子,就像我刚刚回来时,替你收拾大明宝钞的烂摊子。”

    “采用的就是遏制的手段,还有开明的国策,废除大明宝钞政策上的所有弊端。”

    “让百姓从内心上接受大明宝钞。”

    “从而逐步控制大明宝钞的市场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加以监管,虽然还有宵小,但已经不足为惧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只要市场不被扰乱,大明宝钞依旧是利器,更可以贯彻市场的流通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有强大的金银储备,百姓随时都能换到银子,他们也就不会去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,也要监管好市场上的货品价格,杜绝低买高卖,有人恶意竞争。”

    “那大明宝钞即便是增发,也不会贬值。”

    朱棡自然看出了朱元璋的懵逼,便又是开口解释道。

    说白了,控制市场,杜绝垄断,低买高卖,恶性竞争,就可以将大明宝钞维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。

    哪怕是会有所浮动,但这个浮动仍然在朝廷的管控之中。

    那在经济上,大明就已经完全领先了世界。

    “咱明白了,只要不损害百姓的利益,你就放手去干吧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这场仗要打,就一定得是一场胜仗。”

    “从而让乌斯藏弥补大明的损失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战争一打响,除了凯旋而归,更不能忽视其中的价值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眯起了眼睛,嘴角又是勾起一抹笑容道。

    战争往往伴随着风险,但若是作为战胜国,那大明说什么,就是什么。

    因为战败国,从来都没有权利提要求,只能奉行。

    “大哥的才能不容忽视,老二也是深谙兵法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太原神机营相助,这一仗,必胜。”

    朱标也是双手环胸,轻声笑道。

    “况且区区吐蕃诸部,连一个统一的皇朝都不是,又不是大唐时期的吐蕃帝国,根本不足为惧。”

    朱棡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还有就是吐蕃之南,那一片地方沃野万里,而且王朝内部混乱,各方土邦领主互相征伐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拿下了吐蕃,就可以窥伺吐蕃之南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因为隔着群山,大明不能直接设立行省管控,但也可以设立封国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也可以间接扩张版图,从而实施王化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朱棡又是开口道。

    朱棡、朱樉有着在大明之外建立自己版图的想法,一直从未消停过。

    关于这一点,朱元璋也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且,朱元璋现在也觉得朱棡说的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毕竟一直把亲王放在大明家里,早晚会不够分,不如在外面找一块好地方让自家儿子自己折腾去。

    但是朱棡和朱樉有这个能力,可朱元璋的其他儿子,可就没有这么厉害了。

    所以朱棡在地图上找了一圈,最终相中了吐蕃以南散装的莫卧尔帝国。

    原因有三。

    第一,土地万里,地方够大。

    第二,平原连片,土地肥沃。

    第三,政权散装,实力很差。

    这简直就是天选的分家建国的地方啊,以前的中原王朝不打那里是因为中间隔了一个吐蕃,打下来也控制不了。

    但此时的大明,吐蕃已经是日薄西山,哪怕已经碎裂成了诸部,生活也是颇为窘迫,彼此之间争斗颇多。

    而今大明兵甲充足,仓库丰盈,正是出兵拿下的好时候,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一个能够稳定下来的方法。

    毕竟,大明的气候此时也不算好,虽然一系列政策推行下去,大明的粮食还算充足。

    但如果是不能稳定,持续在被打下来的吐蕃消耗,也是吃不消的。

    所以就需要各方政策维稳,也就是之前商讨的策略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乌斯藏就会尽归大明所有。

    而到了那时,莫卧尔帝国,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罢了。

    穷且富饶,就是他们的原罪。

    当然,现在他们还不能被称为莫卧尔帝国。

    毕竟那是在明朝后期才建立的帝国,所以吐蕃之南仍然是割据不断。

    那这样一来就更方便于掌控。

    至于这个未来的莫卧尔帝国,究竟该由谁去拿下?

    朱棡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人选,那就是燕王朱棣。

    不要看燕王朱棣的年纪还小,而要想真正掌控乌斯藏,不费一兵一卒,让他们在内斗中消耗。

    怎么着也得好几年的时光,毕竟这是最好的主意,要不然就太过于劳民伤财。

    说白了,乌斯藏还不配让大明劳民伤财。

    所以燕王朱棣,还有成长的空间、时间。

    而待到乌斯藏真正掌控在手,吐蕃之南,莫卧尔帝国,也将成为朱棣的燕明帝国!

    这也是朱棡为自家老弟谋划的藩国。

    “你是为老四谋划的吧?”

    朱元璋听完朱棡的话,便是冷冷一笑道。

    自家兔崽子的鬼主意,他这个当老子的岂能不明白?

    毕竟朱棡、朱樉都是意在海外封国,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图霸业。

    所以哪怕是吐蕃之南在富饶,这哥俩也看不上。

    那他们现在的这些老弟之中,也就是燕王朱棣有从军入伍之心。

    而且朱棣的偶像可一直都是朱棡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臭小子,绝对是为朱棣谋划的。

    “老四绝对是人中龙凤,所以您将其一辈子留在大明,作为一个藩王。”

    “只能是埋没老四的才能,倒不如将他放出去,他绝对不会逊于老二,还有我。”

    朱棡仍然是轻轻点头道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永乐大帝朱棣,明成祖,明太宗。

    要是只能作为一个燕王,真的就是太可惜了。

    “我原本还以为伱准备带着老四去海外,没想到你竟然想给他放去吐蕃之南。”

    朱标倒是有些意外的看向朱棡道。

    “想过,也不是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得看咱们的那些弟弟们,能不能展现出自身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他们也有将帅之才,我还是想带着老四去海外。”

    朱棡又是笑了笑道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朱标当即白了一眼朱棡,但也并没有反驳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咱家的那些兔崽子,都可以放出去历练一年了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们也体验体验什么叫做民生疾苦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突然开口道。

    这也是早前定下的事情,只是因为忙碌,并没有实施下去。

    而既然外封已经定下,那也该让他们放出去历练历练。

    要不然永远都是这个混蛋性格,怎么才能成才?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朱标与朱棡对视一眼,便是相继点了点头道:“好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最主要的事情,是你们小俩口得赶紧给娘添个孙子。”

    就在众人谈笑间,马皇后却是拉着谢钰儿的手,又是狠狠瞪了一眼朱棡,方才语重心长道。

    这一句话,倒是让谢钰儿闹了个大红脸,顿时有些羞涩的低下了头。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国事是国事,家事是家事。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事情,你也不必事事亲躬,老大扛不住,还有咱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你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让咱抱上孙子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也是回过神,一把拉住朱棡的手道。

    “爹娘,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朱棡翻了翻白眼道。

    以前是催婚,现在是抱孙子。

    以后还指不定是什么。

    朱棡想想都头疼。

    不过比朱元璋与马皇后急的人,也有。

    当然不是朱棡,而是谢钰儿。

    但用朱棡的话来讲,那就是先调理好身子,然后再要孩子。

    毕竟,历史上的谢钰儿在生下朱济熺以后,就撒手人寰了。

    而朱济熺也是由朱元璋和马皇后养大的孙子,甚得老两口的喜爱。

    从名义上讲,朱济熺在老朱家,不仅仅是朱棡的嫡长子,更是朱元璋的嫡次孙。

    所以,朱棡为了不让谢钰儿香消玉殒,就一直在为谢钰儿调养身子。

    “母后,媳妇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谢钰儿也是红着脸回应道。

    “以后别叫母后,就叫娘。”

    马皇后却是摇了摇头,并且轻轻捏了捏谢钰儿的脸颊笑道。

    “对,就叫爹娘。”

    “老大的媳妇儿,老二的媳妇儿都是这么叫的,你也不例外。”

    “别听你爹在那里瞎胡讲,什么恪守礼仪,别忘了,你不仅仅是晋王妃,你还是咱的儿媳妇儿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也是有些不满的开口叫道。

    “爹娘。”

    谢钰儿咬了咬嘴唇,便是轻轻唤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这才对嘛,别显得那么拘谨,都是一家人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对了,大表兄那边传回奏章,浙东的摊丁入亩、官绅一体纳粮已经接近尾声。”

    “包括其周边地区,也已经推广了下去,所以胡惟庸就不必再回浙东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胡惟庸在江南摊丁入亩、官绅一体纳粮,都有贪赃枉法的行为。”

    “锦衣卫都已经查明。”

    “再加上胡惟庸结党营私、排除异己、各项罪证,都以落实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就是空印案,这些官员也即将入京,而朝廷又没有传出丝毫的风吹草动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等他们入京以后,就可以落实。”

    就在此时,朱标又是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对胡惟庸动手?”

    朱元璋也是抬起头,微微眯了眯眼道。

    “是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“每一项罪名,都足以将他压死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御史台的涂节、陈宁也都可以将他们摁死,毕竟是胡惟庸的党羽。”

    朱棡也是抬起头道。

    “那就动手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没有废话,当即果断道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从坤宁宫中喝的微醉,朱棡和谢钰儿乘着自己的车辇返回了晋王府。

    “殿下,此前公输器先生前来找过你,说东西他已经造出来了,想要请您过目。”

    方才回到晋王府,门前的侍卫便对着朱棡汇报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卷王!”

    “他再来你们就告诉他,孤喝多了,明天再来!”

    “钰儿,走,咱俩今晚好好休息,谁也不见。”

    朱棡嘴角一阵抽搐,说着,就直接拉着谢钰儿进了房间。

    没有了公输器这个卷王的打扰,朱棡这一晚过得可算是舒坦了,仿佛回到了前不久新婚之夜一般。

    翌日一早,公输器再度前来拜访,朱棡无奈,只能选择了接见。

    “晋王殿下,这是下官按照您的设计打造出来的存字区设计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组装打字印刷机了?”

    公输器搓着手,显得颇为兴奋。

    整个打字印刷机的设计,公输器已经看过了,其中精妙看的公输器几次拍案叫绝。

    恨不得立刻开始组装这种能够提升排版效率数十倍的神奇器械。

    “嗯,确实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你去准备一下吧,我们开始准备组装打字印刷机。”

    朱棡拿着公输器打造的存字区反复查看一番,几乎和他设计的一般无二。

    除了尺寸可能略有些出入,完全符合朱棡所需的要求。

    果然作为鲁班后人,这公输器没有那么简单,虽然是一个锁匠,但是做其他东西那也是非常迅速。

    原来,这就是所谓的只对制锁感兴趣,其他略懂。

    合着,水平的最高境界,叫“略懂”是吧?

    这样的话,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,直接开始就好,毕竟朱棡也期待着打字印刷机早日面世。

    踏踏踏——

    “唔!老三,这就开始准备组装最新的打字印刷机了啊,效率这么快吗?”

    朱标从外面走进,看着离去的公输器背影对着朱棡道。

    “没办法,我其实不想这么快,但是手下人太卷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大,你来是干什么的?”

    朱棡揉了揉自己的眉心。

    “嗯,我在推广大明拼音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。”

    朱标脸上露出一丝无奈。

    “出什么事了。”

    朱棡有些好奇道。

    不就是拼音字母吗?

    推广个拼音能出什么问题?

    “唉!是这样的,我发现,哪怕只是应天府一地,不同县城的口音都存在差异,对大明拼音的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。”

    “这要是推广到整个大明,怕是会十分困难。”

    朱标轻叹一声道。

    “这样啊。”

    朱棡一手扶额。

    这才想起,大明可没有“学好普通话,方便你我他”这种说法。

    所以除了考取功名的学子,基本都不会特意去学大明官话。

    “看来,有必要大规模推广咱大明官话了,这不同发音不一样,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朱棡摊了摊手,表示自己也没有好办法。

    方言差异这种事,后世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。

    只能让人去学普通话,没有什么捷径可走。

    “这个.想要大规模推广,怕是有些困难,不同地方方言音调韵是不能完全一一对应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大明官话的发音,北方其实还好,但是岭南之地语言错综复杂,而且发音晦涩,怕是很难对应上。”

    朱标对着朱棡说道。

    朱棡也是眉头皱起,那个地方的方言差距确实有点大。

    甚至有人扬言认为他们那个不是方言,而是一门独立的语言。

    “呼!不用管他们,能推广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,咱大明也算尽力了,能学成什么样,就看他们自己了。”

    朱棡长呼了一口气道。

    大明官话,是一定要推广的,至于能推广到什么程度,那就尽人事听天命了。

    毕竟想要让那些文化不高,字不认识几个的百姓学会官话发音,除非直接拉过来生活一段时间,不然怕是很困难。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