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不认可!
原东京辽阳府。
现燕都辽阳。
欧阳春一身便服,位于宫城上,负手朝着远处眺望。
沉稳的脚步声传来,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来到身后,躬身行礼:“大王!”
“切莫多礼!”
欧阳春转过身来,搀扶住老者,语气温和:“此处风寒,高公怎么上来了?”
老者温和地笑了笑,慢吞吞地道:“大王走到今日这一步,当体会到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处境了吧!”
欧阳春苦笑:“若不是肩上担着这么多兄弟的身家性命,又有各族各部的推举,我还真的不想体会这种感受……唉!这话不该对高公说,但本王也只会对高公说!”
老者听到前半句,眼神深处隐隐闪过一丝失望,可后半句一入耳,那就是收买人心的亲近之意,反倒安下心来:“历来成事者,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民心,大王便是有这众望所归,才值得上下效忠,成就大业啊!”
这位名叫高从让,出身渤海高氏,先祖高模翰凭借军功,跻身辽代世家大族,不过近几代家族子弟入仕为官的人数日渐稀少,已有了衰败之相。
即便如此,前几年大延琳造反,辽东的高氏一族认为这个渤海人不能成事,宁死不降,被欧阳春暗暗保下。
等到马帮起事造反,席卷辽东,高氏一族以高从让为首,带着族中子弟,投入麾下,立刻受到重用。
欧阳春吸取大延琳的教训,大延琳只看重渤海遗民,对待其他各族明显有区别对待,越到后面越是离心离德,而他的班底里,武不必说,自是马帮的兄弟们,文则是大力招募,在辽庭受到排挤,得不到重用的汉人士族。
这样的文武泾渭分明,也会酝酿矛盾与祸端,但起事之初,却能最大程度的规避内耗,让各方如臂指使,抵抗官府。
事实上,他们此番与萧匹敌所率的官兵,也确实厮杀得有来有回,丝毫不落下风。
可欧阳春却高兴不起来,反倒深深忧虑。
此时高从让来到城头,也显然是为了这件事:“大王,宋廷那边至今没有派回使臣,是否会被辽人中途截住?”
“本王已经加派人手,于各地巡视,无论宋使是走海道,还是走陆路,都能接应他们,至不济……也该有消息传回来!”
欧阳春说到这里顿了顿,问道:“高公以为,宋人会直接拒绝么?”
高从让抚着灰白的胡须:“依理不会,宋人北伐失利,或许不愿再度出兵相助,然与我等呼应,分裂辽国,是乐于见到的事情,没理由拒绝!”
“是啊!没理由拒绝!可为什么没消息呢?那位吕相公……在做什么?”
欧阳春眼中浮现出阴霾。
他的野心也是一步步膨胀的,当年初建马帮时,只想成就一番事业,根本不可能料到未来会举兵造反。
随着自己麾下的势力越来越强,契丹的统治越来越弱,他的那个念头才逐渐清晰,等见到大延琳起兵,以这个人的能力心性,居然都在官兵的围剿下支撑一年,欧阳春知道,自己距离造反,就只剩决定时期了。
而后太后太妃之乱,又让他争取到辽庭的官员身份,无论是详稳还是都管,他麾下其实还是那帮兄弟,并未得到朝廷的实权,可有了这层皮,在辽东联系士人,在辽中暗通奚族,在燕云和汉人大族相见,在辽西与阻卜人往来贸易,就都有了途径。
是辽庭的内乱,促成了马帮的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!
可就算如此,欧阳春也很冷静。
他很清楚,凭着自己现在的力量,想要直接掀翻契丹的统治,灭掉辽国,依旧不现实。
更何况辽国也不是唯一,就算能灭了辽,关键时刻,南方的宋人会不会挥军北上,夺取他们心心念念的中原屏障,再扫平北虏,得百年太平?
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些,欧阳春深思熟虑之后,虽开国,但称的是燕王,而非皇帝,就为了争取宋人为盟友,许诺燕云,为宋臣属,成为曾经雄踞河西的夏德明那样的地方政权之主。
至于这一步成功了,后面是否遵守承诺,就要看灭辽后的局势了。
毕竟契丹的统治越来越离心离德,但北方的百姓也不心向中原,这便是他取而代之的根基!
可欧阳春万万没想到,这让宋人占了大便宜的一步,宋廷居然不应。
高从让的眉头也紧皱起来,语气沉重:“倘若宋人真的拒绝结盟克辽,大王的处境就凶险了!”
欧阳春脸色微变,淡淡地道:“本王起事,从未依靠外人之力,结盟成,则锦上更添花,结盟无,我燕依旧雄踞辽东,各方呼应,谈何凶险?”
高从让缓缓摇头:“老夫不言其他,只说辽军此番围剿,大王可有战而胜之的信心?”
欧阳春道:“本王不惧萧匹敌,此人固然骁勇善战,但威望不足,此番又坚壁清野,勒令麾下那些习惯了打草谷的部将不得随意开战,呵!他在等本王自乱阵脚,却不知本王也等这位军中不服管束,引发哗变!”
“好!大王能胜萧匹敌……”
高从让再问:“那换成萧孝穆领军呢?”
欧阳春不答反问:“萧孝穆有权倾朝野之势,此时出了上京,便是退让,这一退,可就掌握不了辽主了,他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么?”
“老夫见过那位秦王殿下,更听说他许多事迹……”
高从让缓缓地道:“此人顾全大局,无愧于国宝臣之称,为了大辽国祚,他若真的退了,大王如何应对?”
欧阳春深吸一口气,面向这位老人,拱手行礼:“请高公教我!”
高从让赶忙道:“大王天纵英才,老夫无以教授,只是有些不是办法的办法,大王不妨一听!”
欧阳春摆出聆听之色,再度道:“请高公教我!”
高从让内心颇为满足,走了几步,摆足了架势后,才缓缓地道:“自宋人灭夏北伐,骑兵入中京,那群契丹贵族就开始对南朝心生畏惧,大王此番联宋灭辽,实乃良策,然宋人迟迟不应,我们却可以先将消息释放出去,以乱辽庭之心,切莫忘了,那宋人的使臣还在上京呢!”
“不错!宋使程琳还在!”
欧阳春碧色眸子一亮:“若是辽主震怒,将这宋臣斩了,就太好了!”
高从让道:“辽主恐怕不会如此不智,但也不会再予以宋使优待,这便是好机会……让他死在上京!”
马帮是江湖帮派,做事往往有江湖风格,这些本是士人大族不屑的手段,但关键时刻,也能派上大用。
欧阳春心领神会,断然道:“宋使程琳,若是被辽庭所杀,自然最好,如若辽庭留着他,本王便让上京的兄弟动手,再将消息传入宋境!”
“此其一!”
高从让道:“其二,大王得散布消息,辽庭为求宋人不兴兵戈,有意向宋人割让赵宋祖地涿州!”
“妙啊!”
欧阳春大赞:“此事一出,那些好战的契丹权贵岂能忍受?必定哗然!而宋人恐怕还真会讨要涿州,乃至再度进军,到那时两国兵戎相见,是否盟约也不重要了!”
高从让得意地翘了翘胡子,继续道:“这最后一策嘛,就请大王亲至前线,叫骂萧匹敌,扬言大辽仅萧孝穆一位将军,可堪一战,其余都是龟缩不前,不堪一击,并指明要萧孝穆应战,然后再小败几场,示敌以弱,将萧孝穆稳在上京,争取时日……”
欧阳春神色一动,明显没有听了前面两個计策兴奋,但依旧赞道:“高公良谋,本王佩服,来日大燕当真屹立于此地,定与高氏共治天下!”
“岂敢!岂敢!哈哈哈!”
高从让连连谦逊,笑容却从嘴角不可遏止地溢了出来,步履轻飘飘地离开了。
目送这位士人之首离开,欧阳春的面容很快沉静下来,目露思索。
前两策很有用处,正是对与宋结盟的补充。
他满心认为,此次结盟十拿九稳,宋人必定积极响应,现在得不到回应,便是坐了蜡,幸好还有补救措施。
但最后一策,便与文武相争有关了。
小败几场,示敌以弱,说得轻巧,真正操作起来却有可能一败涂地!
他最大的优势正是数万马帮精锐,那是花了二十几年培养起来的嫡系,岂能随意挥霍,动摇根基?
这高从让无论是真心认为此计可行,还是有意占据更大的话语权,都是愚蠢之举,难怪得不到辽庭重用,只能投靠起义军,以图从龙之功。
“辽东的士人终究不堪大用,若是能得燕云,我的根基才彻底稳固!”
欧阳春下意识地看向南方,露出火热之色,然后掉头下了城楼,开始安排人手,实施前两个计策,即便宋人不愿结盟,也要将压力施加于辽庭。
然而派往上京的精锐还未传回消息,南京道的谍探已经回归,带来了一个令他惊怒交集的重磅消息——
“大名府留守狄进,亲至雄州,扬言宋辽定盟,曾为兄弟之国,地位平等,故遣使入辽,依旧往来,燕乃谋逆,宋廷不认!”
现燕都辽阳。
欧阳春一身便服,位于宫城上,负手朝着远处眺望。
沉稳的脚步声传来,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来到身后,躬身行礼:“大王!”
“切莫多礼!”
欧阳春转过身来,搀扶住老者,语气温和:“此处风寒,高公怎么上来了?”
老者温和地笑了笑,慢吞吞地道:“大王走到今日这一步,当体会到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处境了吧!”
欧阳春苦笑:“若不是肩上担着这么多兄弟的身家性命,又有各族各部的推举,我还真的不想体会这种感受……唉!这话不该对高公说,但本王也只会对高公说!”
老者听到前半句,眼神深处隐隐闪过一丝失望,可后半句一入耳,那就是收买人心的亲近之意,反倒安下心来:“历来成事者,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民心,大王便是有这众望所归,才值得上下效忠,成就大业啊!”
这位名叫高从让,出身渤海高氏,先祖高模翰凭借军功,跻身辽代世家大族,不过近几代家族子弟入仕为官的人数日渐稀少,已有了衰败之相。
即便如此,前几年大延琳造反,辽东的高氏一族认为这个渤海人不能成事,宁死不降,被欧阳春暗暗保下。
等到马帮起事造反,席卷辽东,高氏一族以高从让为首,带着族中子弟,投入麾下,立刻受到重用。
欧阳春吸取大延琳的教训,大延琳只看重渤海遗民,对待其他各族明显有区别对待,越到后面越是离心离德,而他的班底里,武不必说,自是马帮的兄弟们,文则是大力招募,在辽庭受到排挤,得不到重用的汉人士族。
这样的文武泾渭分明,也会酝酿矛盾与祸端,但起事之初,却能最大程度的规避内耗,让各方如臂指使,抵抗官府。
事实上,他们此番与萧匹敌所率的官兵,也确实厮杀得有来有回,丝毫不落下风。
可欧阳春却高兴不起来,反倒深深忧虑。
此时高从让来到城头,也显然是为了这件事:“大王,宋廷那边至今没有派回使臣,是否会被辽人中途截住?”
“本王已经加派人手,于各地巡视,无论宋使是走海道,还是走陆路,都能接应他们,至不济……也该有消息传回来!”
欧阳春说到这里顿了顿,问道:“高公以为,宋人会直接拒绝么?”
高从让抚着灰白的胡须:“依理不会,宋人北伐失利,或许不愿再度出兵相助,然与我等呼应,分裂辽国,是乐于见到的事情,没理由拒绝!”
“是啊!没理由拒绝!可为什么没消息呢?那位吕相公……在做什么?”
欧阳春眼中浮现出阴霾。
他的野心也是一步步膨胀的,当年初建马帮时,只想成就一番事业,根本不可能料到未来会举兵造反。
随着自己麾下的势力越来越强,契丹的统治越来越弱,他的那个念头才逐渐清晰,等见到大延琳起兵,以这个人的能力心性,居然都在官兵的围剿下支撑一年,欧阳春知道,自己距离造反,就只剩决定时期了。
而后太后太妃之乱,又让他争取到辽庭的官员身份,无论是详稳还是都管,他麾下其实还是那帮兄弟,并未得到朝廷的实权,可有了这层皮,在辽东联系士人,在辽中暗通奚族,在燕云和汉人大族相见,在辽西与阻卜人往来贸易,就都有了途径。
是辽庭的内乱,促成了马帮的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!
可就算如此,欧阳春也很冷静。
他很清楚,凭着自己现在的力量,想要直接掀翻契丹的统治,灭掉辽国,依旧不现实。
更何况辽国也不是唯一,就算能灭了辽,关键时刻,南方的宋人会不会挥军北上,夺取他们心心念念的中原屏障,再扫平北虏,得百年太平?
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些,欧阳春深思熟虑之后,虽开国,但称的是燕王,而非皇帝,就为了争取宋人为盟友,许诺燕云,为宋臣属,成为曾经雄踞河西的夏德明那样的地方政权之主。
至于这一步成功了,后面是否遵守承诺,就要看灭辽后的局势了。
毕竟契丹的统治越来越离心离德,但北方的百姓也不心向中原,这便是他取而代之的根基!
可欧阳春万万没想到,这让宋人占了大便宜的一步,宋廷居然不应。
高从让的眉头也紧皱起来,语气沉重:“倘若宋人真的拒绝结盟克辽,大王的处境就凶险了!”
欧阳春脸色微变,淡淡地道:“本王起事,从未依靠外人之力,结盟成,则锦上更添花,结盟无,我燕依旧雄踞辽东,各方呼应,谈何凶险?”
高从让缓缓摇头:“老夫不言其他,只说辽军此番围剿,大王可有战而胜之的信心?”
欧阳春道:“本王不惧萧匹敌,此人固然骁勇善战,但威望不足,此番又坚壁清野,勒令麾下那些习惯了打草谷的部将不得随意开战,呵!他在等本王自乱阵脚,却不知本王也等这位军中不服管束,引发哗变!”
“好!大王能胜萧匹敌……”
高从让再问:“那换成萧孝穆领军呢?”
欧阳春不答反问:“萧孝穆有权倾朝野之势,此时出了上京,便是退让,这一退,可就掌握不了辽主了,他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么?”
“老夫见过那位秦王殿下,更听说他许多事迹……”
高从让缓缓地道:“此人顾全大局,无愧于国宝臣之称,为了大辽国祚,他若真的退了,大王如何应对?”
欧阳春深吸一口气,面向这位老人,拱手行礼:“请高公教我!”
高从让赶忙道:“大王天纵英才,老夫无以教授,只是有些不是办法的办法,大王不妨一听!”
欧阳春摆出聆听之色,再度道:“请高公教我!”
高从让内心颇为满足,走了几步,摆足了架势后,才缓缓地道:“自宋人灭夏北伐,骑兵入中京,那群契丹贵族就开始对南朝心生畏惧,大王此番联宋灭辽,实乃良策,然宋人迟迟不应,我们却可以先将消息释放出去,以乱辽庭之心,切莫忘了,那宋人的使臣还在上京呢!”
“不错!宋使程琳还在!”
欧阳春碧色眸子一亮:“若是辽主震怒,将这宋臣斩了,就太好了!”
高从让道:“辽主恐怕不会如此不智,但也不会再予以宋使优待,这便是好机会……让他死在上京!”
马帮是江湖帮派,做事往往有江湖风格,这些本是士人大族不屑的手段,但关键时刻,也能派上大用。
欧阳春心领神会,断然道:“宋使程琳,若是被辽庭所杀,自然最好,如若辽庭留着他,本王便让上京的兄弟动手,再将消息传入宋境!”
“此其一!”
高从让道:“其二,大王得散布消息,辽庭为求宋人不兴兵戈,有意向宋人割让赵宋祖地涿州!”
“妙啊!”
欧阳春大赞:“此事一出,那些好战的契丹权贵岂能忍受?必定哗然!而宋人恐怕还真会讨要涿州,乃至再度进军,到那时两国兵戎相见,是否盟约也不重要了!”
高从让得意地翘了翘胡子,继续道:“这最后一策嘛,就请大王亲至前线,叫骂萧匹敌,扬言大辽仅萧孝穆一位将军,可堪一战,其余都是龟缩不前,不堪一击,并指明要萧孝穆应战,然后再小败几场,示敌以弱,将萧孝穆稳在上京,争取时日……”
欧阳春神色一动,明显没有听了前面两個计策兴奋,但依旧赞道:“高公良谋,本王佩服,来日大燕当真屹立于此地,定与高氏共治天下!”
“岂敢!岂敢!哈哈哈!”
高从让连连谦逊,笑容却从嘴角不可遏止地溢了出来,步履轻飘飘地离开了。
目送这位士人之首离开,欧阳春的面容很快沉静下来,目露思索。
前两策很有用处,正是对与宋结盟的补充。
他满心认为,此次结盟十拿九稳,宋人必定积极响应,现在得不到回应,便是坐了蜡,幸好还有补救措施。
但最后一策,便与文武相争有关了。
小败几场,示敌以弱,说得轻巧,真正操作起来却有可能一败涂地!
他最大的优势正是数万马帮精锐,那是花了二十几年培养起来的嫡系,岂能随意挥霍,动摇根基?
这高从让无论是真心认为此计可行,还是有意占据更大的话语权,都是愚蠢之举,难怪得不到辽庭重用,只能投靠起义军,以图从龙之功。
“辽东的士人终究不堪大用,若是能得燕云,我的根基才彻底稳固!”
欧阳春下意识地看向南方,露出火热之色,然后掉头下了城楼,开始安排人手,实施前两个计策,即便宋人不愿结盟,也要将压力施加于辽庭。
然而派往上京的精锐还未传回消息,南京道的谍探已经回归,带来了一个令他惊怒交集的重磅消息——
“大名府留守狄进,亲至雄州,扬言宋辽定盟,曾为兄弟之国,地位平等,故遣使入辽,依旧往来,燕乃谋逆,宋廷不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