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始皇批竹简(续)
嬴政叹了口气,还是再观察李念一段时间,看李念有没有好办法将扶苏纠正过来,反正他是没啥办法了,能想到的都已试过。
看完诸位儿子的竹简,嬴政又令人取来众臣的竹简。
这些竹简比扶苏、胡亥的竹简高明到不知哪去了,不仅有理有据,行文措辞也流畅华美,看得嬴政赏心悦目。
每位大臣的竹简,嬴政都认真观阅,还将竹简上的意见亲自整理记录下来,备注姓名,给出评价。
‘这赵高倒是机灵,可惜……’
观阅到赵高的竹简,嬴政摇了摇头。
赵高很会揣摩他的心思,如果没得知后来历史的他,绝对会因赵高这份竹简感到高兴,甚至生出一种“赵高乃忠臣”的心思。
但现在,赵高竹简的内容越好,嬴政心情越复杂。
因为赵高越有问题,岂不是越说他这个让赵高爬到今天位子的人也有问题?
要是他没错,又怎会让赵高这种奸人得势?
识人不清、用人不当这些肯定是跑不了!
放下赵高的竹简,又拿起一卷,嬴政皱了皱眉。
这卷竹简上写的赫然是让他进行分封,扫了眼署名——王绾,大秦的现任丞相。
嬴政耐着性子看下去,发现王绾不是让他实行周时的分封制度,将整个天下分成大小诸侯,而是燕、齐、荆地远,不好管理,须得分封镇守。
王绾在竹简中指出打下了天下,不等于就已经掌控了天下,以大秦现在的情况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天下的,因此须有取舍、分清轻重缓急。
王绾之法便是让嬴政先抓住能控制的核心地区,暂时先不管那些偏远地区,反正想管也管不好,不如分封几位公子过去镇守,填补政治空缺,等消化了核心区后,再回过头去处理偏远地区。
这是大秦在现今无法掌控全天下的情况下,可实行的一个过渡政策,和淳于越等人想要的分封截然不同。
‘后世历史,王绾之法,寡人必未采纳!’
嬴政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,就算王绾之法确实有道理,他也不会采纳。
再看到李斯的竹简,嬴政评价:‘李斯此人,可用其才,却不可信其人,他忠的是君王之权,非寡人,也非大秦!’
如果李斯忠于的是他和大秦,那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上,李斯应该强烈支持扶苏登基才对,有他支持,历史大概率会发生转折。
然而事实是李斯没有,不管他是为什么才和赵高、胡亥同流合污,但李斯不忠于他是肯定的,应该说不忠于已死、没有君王之权的他。
嬴政能理解李斯的做法,死去的君王哪有活着的君王有用?
但理解归理解,心中还是有芥蒂,他会继续用李斯之才,却不会深信李斯。
将李斯指出的问题、提出的解决之法记录下来,嬴政继续阅览其余竹简。
竹简指出的问题让嬴政有些诧异,还有些疑惑。
如有大臣在竹简中甚至指出六国灭亡后,大秦的军功爵制将受影响。
既然朝堂众臣能看到大秦的问题,那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上,大秦为何还是亡了?
我大秦人才济济,只要任用好这些人才,听纳他们正确的谏言,必不会使大秦二世而亡。
都是赵高和胡亥两个混账,驱逐残害忠良,留下只会阿谀奉承之辈,整日沉浸在歌功颂德中,就算偶有人发出正确的谏言,也不被他们采纳。
崽卖爷田心不疼,嬴政越想越气,再度下令:“公子胡亥行不端,心不正,再罚抄十遍《诗》,限时三月抄完,与寡人察验!”
“不过”罚抄三十多万字的《诗》二十遍罢了,比起胡亥将大秦祸祸得二世而亡,嬴政觉得他已经相当仁慈。
嬴政阅览到淳于越、苏胥几人联名呈上的竹简,还是儒家那套东西,让他复周礼、分封诸王、施行仁政。
他有些恼怒,这些人就看不到分封制的危害吗?周礼如果真那么好,周为何而灭?
但静下心来看,发现淳于越等人的上书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,像讲立储那条,早日立下储君不仅有利于巩固国本,还能减少诸公子之间的争斗,让国家减少无谓的消耗。
言说当今秦律严苛那条也有些道理,秦律能治秦,却未必能治天下,只是举的例子和透露出的意图让嬴政颇为不满。
将所有竹简阅览完,汇总众臣指出的问题和解决之法,同李念所讲比较,嬴政脸上浮现笑容,我大秦众臣也不李念那后世之人差嘛!
凝视着这一堆竹简,嬴政思考片刻,下令:“将所有竹简誊抄一份,送往六英宫!”
六英宫内,李念正在一颗木球上画图。
木球是他为制作地球仪让木府工匠所制,怕绘制不准确,特意准备了很多颗。
目前这颗已是第八颗,在前七颗的实践下,李念对在木球上绘图越发熟练。
正在这时,一侍卫进来禀报:“公子,大王差人送来一批竹简!”
“送竹简?”
李念停下绘制,有些好奇始皇给他送竹简做什么。
难道送的是大秦史书和官方记录,想让他更了解大秦?
“送进来吧!”
很快,两堆竹简被送进殿内,放于李念面前,一堆数量不多,只有几十来卷,另一堆少说有好几百卷。
李念从少的那堆拿起一卷,才将之展开,便一眼看到了竹简上的作者名——公子胡亥。
‘居然是胡亥写的东西,我倒要看看这禽兽能写出什么?’
怀着好奇,李念阅览竹简,脸色逐渐古怪。
竹简上面写的全是对始皇的夸赞,从字里行间,李念概括出一句话:我爹嬴政,牛,千古第一牛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牛!
‘难怪能这么讨始皇喜欢,这拍马屁的功夫,我远远不如。始皇给我送胡亥的竹简过来做什么,让我也学胡亥拍他老虎屁股?’
李念又拿起一卷竹简阅览,发现这卷竹简的作者不是胡亥,而是公子高,那个害怕连累家人,主动自杀的倒霉蛋。
公子高的竹简就正常多了,虽仍有对始皇的夸赞,但没胡亥那么露骨,认认真真在回答两个问题:大秦若灭,因何而灭?若大秦不灭,当如何解决?
看完诸位儿子的竹简,嬴政又令人取来众臣的竹简。
这些竹简比扶苏、胡亥的竹简高明到不知哪去了,不仅有理有据,行文措辞也流畅华美,看得嬴政赏心悦目。
每位大臣的竹简,嬴政都认真观阅,还将竹简上的意见亲自整理记录下来,备注姓名,给出评价。
‘这赵高倒是机灵,可惜……’
观阅到赵高的竹简,嬴政摇了摇头。
赵高很会揣摩他的心思,如果没得知后来历史的他,绝对会因赵高这份竹简感到高兴,甚至生出一种“赵高乃忠臣”的心思。
但现在,赵高竹简的内容越好,嬴政心情越复杂。
因为赵高越有问题,岂不是越说他这个让赵高爬到今天位子的人也有问题?
要是他没错,又怎会让赵高这种奸人得势?
识人不清、用人不当这些肯定是跑不了!
放下赵高的竹简,又拿起一卷,嬴政皱了皱眉。
这卷竹简上写的赫然是让他进行分封,扫了眼署名——王绾,大秦的现任丞相。
嬴政耐着性子看下去,发现王绾不是让他实行周时的分封制度,将整个天下分成大小诸侯,而是燕、齐、荆地远,不好管理,须得分封镇守。
王绾在竹简中指出打下了天下,不等于就已经掌控了天下,以大秦现在的情况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天下的,因此须有取舍、分清轻重缓急。
王绾之法便是让嬴政先抓住能控制的核心地区,暂时先不管那些偏远地区,反正想管也管不好,不如分封几位公子过去镇守,填补政治空缺,等消化了核心区后,再回过头去处理偏远地区。
这是大秦在现今无法掌控全天下的情况下,可实行的一个过渡政策,和淳于越等人想要的分封截然不同。
‘后世历史,王绾之法,寡人必未采纳!’
嬴政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,就算王绾之法确实有道理,他也不会采纳。
再看到李斯的竹简,嬴政评价:‘李斯此人,可用其才,却不可信其人,他忠的是君王之权,非寡人,也非大秦!’
如果李斯忠于的是他和大秦,那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上,李斯应该强烈支持扶苏登基才对,有他支持,历史大概率会发生转折。
然而事实是李斯没有,不管他是为什么才和赵高、胡亥同流合污,但李斯不忠于他是肯定的,应该说不忠于已死、没有君王之权的他。
嬴政能理解李斯的做法,死去的君王哪有活着的君王有用?
但理解归理解,心中还是有芥蒂,他会继续用李斯之才,却不会深信李斯。
将李斯指出的问题、提出的解决之法记录下来,嬴政继续阅览其余竹简。
竹简指出的问题让嬴政有些诧异,还有些疑惑。
如有大臣在竹简中甚至指出六国灭亡后,大秦的军功爵制将受影响。
既然朝堂众臣能看到大秦的问题,那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上,大秦为何还是亡了?
我大秦人才济济,只要任用好这些人才,听纳他们正确的谏言,必不会使大秦二世而亡。
都是赵高和胡亥两个混账,驱逐残害忠良,留下只会阿谀奉承之辈,整日沉浸在歌功颂德中,就算偶有人发出正确的谏言,也不被他们采纳。
崽卖爷田心不疼,嬴政越想越气,再度下令:“公子胡亥行不端,心不正,再罚抄十遍《诗》,限时三月抄完,与寡人察验!”
“不过”罚抄三十多万字的《诗》二十遍罢了,比起胡亥将大秦祸祸得二世而亡,嬴政觉得他已经相当仁慈。
嬴政阅览到淳于越、苏胥几人联名呈上的竹简,还是儒家那套东西,让他复周礼、分封诸王、施行仁政。
他有些恼怒,这些人就看不到分封制的危害吗?周礼如果真那么好,周为何而灭?
但静下心来看,发现淳于越等人的上书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,像讲立储那条,早日立下储君不仅有利于巩固国本,还能减少诸公子之间的争斗,让国家减少无谓的消耗。
言说当今秦律严苛那条也有些道理,秦律能治秦,却未必能治天下,只是举的例子和透露出的意图让嬴政颇为不满。
将所有竹简阅览完,汇总众臣指出的问题和解决之法,同李念所讲比较,嬴政脸上浮现笑容,我大秦众臣也不李念那后世之人差嘛!
凝视着这一堆竹简,嬴政思考片刻,下令:“将所有竹简誊抄一份,送往六英宫!”
六英宫内,李念正在一颗木球上画图。
木球是他为制作地球仪让木府工匠所制,怕绘制不准确,特意准备了很多颗。
目前这颗已是第八颗,在前七颗的实践下,李念对在木球上绘图越发熟练。
正在这时,一侍卫进来禀报:“公子,大王差人送来一批竹简!”
“送竹简?”
李念停下绘制,有些好奇始皇给他送竹简做什么。
难道送的是大秦史书和官方记录,想让他更了解大秦?
“送进来吧!”
很快,两堆竹简被送进殿内,放于李念面前,一堆数量不多,只有几十来卷,另一堆少说有好几百卷。
李念从少的那堆拿起一卷,才将之展开,便一眼看到了竹简上的作者名——公子胡亥。
‘居然是胡亥写的东西,我倒要看看这禽兽能写出什么?’
怀着好奇,李念阅览竹简,脸色逐渐古怪。
竹简上面写的全是对始皇的夸赞,从字里行间,李念概括出一句话:我爹嬴政,牛,千古第一牛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牛!
‘难怪能这么讨始皇喜欢,这拍马屁的功夫,我远远不如。始皇给我送胡亥的竹简过来做什么,让我也学胡亥拍他老虎屁股?’
李念又拿起一卷竹简阅览,发现这卷竹简的作者不是胡亥,而是公子高,那个害怕连累家人,主动自杀的倒霉蛋。
公子高的竹简就正常多了,虽仍有对始皇的夸赞,但没胡亥那么露骨,认认真真在回答两个问题:大秦若灭,因何而灭?若大秦不灭,当如何解决?